- 產品詳情
- 聯系方式
東莞數控車床-凱恩利機械量多價優-眾鴻數控車床 :
CNC數控車床,東莞數控車床,深圳數控車床新標準正式施行 五金行業市場環境迎來新局面
五金行業在國內發展了近三十年,但發展至今,由于行業相關法規及準則的缺失,五金市場上的亂象仍是層不出窮。2015年伊始,伴隨一系列準則的正式實施,相信五金行業也將在新的一年里迎來新的發展。
《環保法》規范五金市場環境
《環境保護法》歷經三年多全面修訂,終于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了。新環保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將6月5日定為環境日。其創新設計了“按日計罰”,并賦予環保執法人員查封、扣押的權力,環保部門可對超標或超總量的行為直接限產或停產。
新環保法的出臺,即將掀起一場五金行業的綠色革命。這無疑給一直貓膩很多的五金企業銷售念上了“緊箍咒”。而針對家具制造行業污染物排放要求的《木制家具制造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于2014年10月份已經在北京市質監局官網征求意見,該標準也被稱為“到現在為止很嚴”的環保排放標準。這對于五金市場的規范,則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新條例》解決五金企業資金問題
對金融業來說,新年的鐘聲就是一聲門鈴響,開放的“門”要開得更大了。國務院近日公布了修改后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據新條例,開業年限要求已經由三年以上改為一年以上,而且不再要求提出申請前兩年連續盈利,并規定外資銀行的一家分行已獲準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該行在境內設立的其他分行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不受開業時間的限制。

隨著金融市場的“蛋糕”越做越大,五金企業的資金問題也得到了解決的出路。近年來,受原材價格高企等因素的影響,五金企業的發展常常受到資金的制約。而各金融機構就成了五金企業的“貼心人”。資金周轉是2014年很多五金企業遇到的難題,隨著2015年“新條例”的頒布,多了很多“外來的和尚”,也多了很多可以把握的機遇!

各項條例的頒布與實行,不僅規范了五金市場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五金企業的良性發展。2015年的風帆已然揚起,五金企業也需在這一片利好的形勢下積極進取,以達到新一年的預期目標。





加快下一代機器人研發生產,搶占機器人技術及產業發展的下一個制高點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根據功能不同,機器人又被分為一般機器人和智能機器人。其中,一般機器人是指只具有一般編程能力和操作功能的機器人,目前我國生產的機器人大多數屬于這一類;智能機器人并沒有統一的定義,大多數專家認為智能機器人至少要具備以下幾大功能特征:
一是具備對不確定作業條件的適應能力
二是具備復雜對象的靈活操作能力;
三是具備與人緊密協調合作的能力;
四是具備與人自然交互的能力
五是具備人機合作安全特征
無論是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是服務機器人,終都將發展為具有學習能力的智慧型機器人。我們一般將智能機器人又稱為下一代機器人。隨著3D視覺感知/認知、力覺傳感器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與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下一代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可以完成動態、復雜的作業使命,實現多機協同,并與人類協同作業。

為進一步搶占國際市場,提升制造業在全球的競爭性地位,各經濟強國躍躍欲試,紛紛制定發展規劃,以圖搶占先進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先機。目前,德國政府推行“工業4.0”戰略,構建“智能工廠”,打造“智能生產”,其重點課題之一是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交互合作。美國2013年提出了“美國機器人發展路線圖”,將圍繞制造業攻克機器人的強適應性和可重構的裝配、仿人靈巧操作、基于模型的集成和供應鏈的設計、自主導航、非結構化環境的感知、教育訓練、機器人與人共事的本質安全性等關鍵技術。2015年初,日本政府公布了《日本機器人新戰略》,并在其五年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要“研究開發下一代機器人中要
實現的數據終端化、網絡化、云計算等技術”。韓國政府近年來陸續發布多項政策,旨在扶植第三代智能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2012年韓國公布的《機器人未來戰略戰網2022》,其政策焦點為支持韓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搶占智能機器人產業化的先機。在美、日、歐等技術強國的大力推進下,近5年來下一代機器人樣機、示范應用、乃至實用系統不斷涌現。

從我國目前來看,下一代工業機器人需求市場尚未完全成熟,但具有戰略意義的共性技術研發、儲備又尤為迫切。當前我國發展下一代機器人產業,應首先注重夯實機器人產業技術基礎,著力推動現有機器人的產業化進程,加快自主品牌機器人在國內市場的推廣應用。探索新的技術研發模式,鼓勵科研院所與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多方建立下一代工業機器人前沿、共性技術研發與儲備的國級平臺,

從中國的國情、需求出發,突破下一代機器人核心技術,研制出下一代機器人樣機系統、產品,并推進產業化進程,搶占下一代機器人國際制高點。對于應用于不同領域的機器人產品,實施不同的發展戰略:一方面以企業為核心,以共性技術平臺為支撐,優先發展下一代工業機器人,推進產需對接,搶占發展制高點;另一方面,以市場為導向,把握國內需求特點,發展醫療、養老助殘等服務機器人和特駛稔役環境下作業的特種機器人。
面對進口機床國際化”發展概念的五大誤區
一批意大利進口機床因質量問題被退運
日前,紹興檢驗檢疫局諸暨辦對一批意大利進口的3臺進口激光切割機出具檢驗證書,成功幫助企業實現退運,涉及貨值105萬元。該批進口激光切割機床在保修
期內關鍵零部件出現質量問題,主要表現為激光管功率低于正常值,振鏡頭不工作等問題,經檢驗后確認為質量問題,由于國內無法實現免費保修,只能協調生產廠
家直接退運,待維修好后再發往國內。
據介紹,雖然意大利廠家提供兩年質保期,但是機器出現質量問題后從技術確認到運輸時間再加上國外維修時間往往需要4-5個月,而且裝備激光切割機床的繡花機的價格是普通繡花機的3-4倍,激光機床損壞后只能停工,對使用方造成的損失非常大。
該事件的發生,也給我國機床行業的相關人士敲醒了一個警鐘。對待進口機床,還應理性。
誤區一:國際化必須從營銷開始。企業不僅需要從產品營銷、服務輸出開始,更需要吸入國外先進的創新技術、國際化管理經驗等等。

誤區二:國際化比國內更重要。機床企業不能為了繁榮國際市場而忽略了國內市場。中國機床企業本土市場尚未真正打贏,這是國際化經營的很大障礙。

誤區三:并購是國際化較佳路徑。合適的國際并購如果操作運行得當,可能是發揮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取得雙贏的一種可行途徑。不過,跨國并購其中也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尤其是并購后的整合風險。

誤區四:追求經營全盤國際化。機床企業在起步階段,立足核心資源和比較優勢開展國際化業務,進而不斷拓展和延長產業鏈、提高綜合競爭能力,由專業化經營向綜合化經營方向發展,由單一產品服務提供商向綜合產品服務提供商轉變。

誤區五:國際品牌中國化,或者中國品牌國際化。有三種情況要注意:第壹,急于品牌置換,即在并購后急于貼上中國“品牌”;第二,急于創新境外品牌,對境外品牌進行中國化改造,缺乏合理的過渡空間;第三,認為中國名牌或中國商標就是全球品牌。






